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76|回复: 0

《正常人》| 现代爱情启示录

[复制链接]

用户组:版主

      UID
593
      积分
2702
      回帖
337
      主题
246
      发书数
0
      威望
2410
      铜币
6165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6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9
发表于 2025-3-18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为什么如此爱萨莉·鲁尼?说来很巧,我和她第一部小说《聊天记录》的女主角弗朗西斯同名,这点让这部本身就很容易产生共鸣的小说使我常常陷入身份困惑,看到自己正在经历的感受被文字如此精准地刻画,心里无法不起涟漪。萨莉的厉害之处在于,她的小说从来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非常抓心,仿佛一气呵成,行文非常流畅,以至于一旦开始读就难以放下,除非有时因为情感过于强烈而不得不停下来喘口气。

  这恐怕也是《正常人》带给观者的感受,在爱尔兰阴冷潮湿的朦胧水汽渲染下,玛丽安和康奈尔的感情时常让人无法呼吸,心碎万分。

  包裹着19世纪的传统小说外衣的现代关系

  萨莉曾公开表达过乔治·艾略特对她的影响,《正常人》可以看作她对后者生前最受争议的《丹尼尔·德龙达》的致敬。

  「“精神状态的变化是一个秘密,人们将它恰当地命名为“皈依”,对我们当中许多人来说,无论天或地都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启示,直到某种个性同他们的相碰,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影响,并迫使他们接受它。”」

  这段题词采自乔治· 艾略特的《丹尼尔·德龙达》中女主角格温德林·哈莱斯的内心独白。《丹尼尔·德龙达》以双主线的手法交叉讲述了同名男主角和格温德林相识相知的故事。丹尼尔聪慧慷慨,格温德林美丽自私,二人尽管彼此吸引支持,最后却未能在一起。小说接近尾声,丹尼尔向格温德林告知自己的婚讯,格温德林在悲伤之余,发现自己因为与丹尼尔相识,已经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

  《正常人》同样采用双主线叙述,隔章切换视角,主角是两个在小镇上长大、后来前往都柏林求学的爱尔兰年轻人。玛丽安和康奈尔是彼此的灵魂伴侣,却因为各种阴差阳错而分分合合。小说结尾处,两人好不容易复合后,康奈尔却收到了纽约某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玛丽安选择了接受未知:

  「“或许他会回来,却变成另外一个人。他们现在拥有的将一去不复返。然而对她而言,孤独的痛苦远比不上她曾经的痛苦,那种觉得自己一文不值的痛苦。他将美德赠给了她,现在它是她的东西了。与此同时,他的人生在他面前展开,通往四面八方。他们为彼此做了很多好事。真的,她心想,真的。一个人真的可以改变另一个人。”」

  《正常人》让我们看到也许爱欲尚未消亡,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

  与十九世纪小说故事结构和叙述形式的相似并没有掩盖小说的现代性,《正常人》实际上是一部建立在传统小说构架上的现代作品。很显然,《正常人》描述了一种新型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两个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一起或不在一起。

  书中康奈尔和母亲洛琳的一段对话意味深长,洛琳不能理解为什么康奈尔在和玛丽安上床却拒绝承认她是他的女朋友,她说她年轻的时候两个人要不然就在一起要不然就不在一起,康奈尔迅速戏谑道“那我是从哪里来的”,意指母亲从来没有告诉他他的父亲的身份。

  关系一直是萨莉·鲁尼热衷于探讨的主题,上述对话,带着大不列颠岛民特有的反讽口吻,萨莉指向了一夫一妻制的虚伪和不堪一击。但她不止停留在讽刺,通过玛丽安和康奈尔的情感纠葛,她试图拆解并呈现一段现代关系形成的过程,她渴望探索人们突破传统二元关系后建立的新型关系。萨莉曾在采访中说过,作家的目标之一在于处理语言和行为之间的鸿沟,特别是在关系日趋多元化的今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关系形式,但没有语言可以形容,于是她把它们写成小说,因为她不想用一个词或几个简单地给错综复杂的关系妄下定义或贴标签。

  人们真的可以改变彼此

  尽管过程令人心碎,结局也是开放的,但读完之后还是觉得有一种圆满感。因为不管两个人最终是否会在一起,他们都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彼此在对方人生中永远无法被替代,或许,这也是一段感情最好的结局?

  在遇到康奈尔之前,玛丽安是那个在学校食堂读普鲁斯特没人爱的古怪女孩,扭曲的家庭关系更是使她支离破碎,她仿佛是深渊本身。

  「“There's something frightening about her, some huge emptiness in the pit of her being. It's like waiting for a lift to arrive and when the doors open nothing is there, just the terrible dark emptiness of the elevator shaft, on and on forever.”」

  在遇到玛丽安之前,康奈尔是学校大受欢迎的足球明星,和最漂亮的女孩约会,将来可能会去学法律,挣的钱足够他过上普通中产的生活。

  而在小说结尾,两人都偏离了从前的轨道,玛丽安被康奈尔从深渊中解救,她再也不会为自己的毫无价值而感到孤独和痛苦,因为康奈尔将善良像礼物一样给她,现在善良也属于她了。

  对康奈尔来说,玛丽安使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她说服他选择英语而不是法律开始,他开始真正认识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People can really change one another.

  有时觉得爱情这个词汇都不足以形容他们的感情,他们结合的如此紧密,好像彼此是对方的全部世界。当他们彼此注视的时候,仿佛在照镜子,毫无保留,他们的关系有一种排他性,甚至是组成他们自身身份的一部分。

  小说中大量的性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近乎扭曲的亲密感,例如:

  「“She feelspleasurablycrushed underthe weightof his powerover her, the vastecstaticdepth of her willto please him... she feels a lowgratifyingache inside her body, in herpelvicbone, in her back...she feels his cockpressed hardagainst herhip andshe shudderswith thepunishing force ofher desire...She is anabyss that he can reach into, an empty spacefor him to fill.”」

  玛丽安将自己的身体毫无保留地交给康奈尔,她想要完全让渡自我掌控的权力, 渴望自己想一个物品一样属于他。

  「“Her body is just an item of property, and thoughit has been handed around and misused in various ways, it has somehow always belonged to him, and she feels like returning it to him now.”」

  虽然萨莉·鲁尼曾说过小说写完才起了《正常人》这个书名,但对“正常”的探讨事实上贯穿全文。

  玛丽安和正常的关系是多重的,多数情况下她觉得自己不正常,有时又觉得自己高于正常人,有时会觉得自己身处正常的标准之外,正常对她来说毫无意义,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眼光。

  「“Marianne sometimes sees herself at the verybottom of the ladder, but at other times she pictures herself off the laddercompletely, not affected by its mechanics, since she does not actually desirepopularity or do anything to make it belong to her.”」

  「“Marianne was so totally uninterested inwhat people thought of her, so extremely secure in her own self-perception,that it was hard to imagine her caring for attention one way or another.”」

  但对康奈尔来说,正常是他一直挣扎着想要达到的状态,而玛丽安好像一股难以抵抗的“不正常”之力,让他从此偏离 “正常”的轨道。他不敢在学校公开和玛丽安的关系,因为大家都觉得她很奇怪、不正常,他害怕被嘲笑。但上大学后他发现,其实并没有人在意他们两到底有没有在一起,这种想法只存在于他的脑海中。

  萨莉用非常多的心理描写放大了这种人物内在与外在环境的冲突,读来十分有代入感。在剧中,毕业舞会结束那段演得十分令人动容,康奈尔离开人潮来到冷清的街道,打电话给玛丽安没有人接,他一边留言一边崩溃大哭,内心饱受伤害玛丽安的悔恨和见不到她的痛苦的煎熬,也是在这一刻,我们意识到,他爱她,并且永远无法否认。

  这不禁让人思考虽然“正常”一词确实带来很多影响,但真的有这么重要吗,而我们究竟要让它的影响达到何种程度?

  阶级、资本主义及其他

  萨莉·鲁尼写作个人风格十分强烈,简洁犀利,却能击中人心,她能巧妙地将政治性与社会性和主观性叙述相结合,使读者能感受到人物内在欲望和外界社会力量包括阶级、物质、性别间的张力。

  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无法逃避的因素,阶级在萨莉·鲁尼的所有写作中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小说发展。在《聊天记录》里,阶级表征是长项链,瓷器和咖啡机;而在《正常人》中,阶级因素则更为微妙,并且悄无声息地影响人物关系和心理变化。首先,玛丽安和康奈尔的地下恋情基于洛琳是玛丽安家的清洁女佣,康奈尔经常来玛丽安家接母亲,阶级差异竟阴差阳错促成两人结合;而两人大学后第一次分手是因为康奈尔交不起房租又不愿向玛丽安开口同居。

  阶级差异造成两人对金钱的态度大相径庭:玛丽安无需担心金钱,在都柏林有自己的公寓,家里在里维埃拉有度假屋,她不理解朋友做无聊的秘书工作,而应该去做“更有意义的工作”,拿奖学金对她来说更多是能力和荣誉的证明。

  而康奈尔选择去都柏林学英语就与其阶级身份不符,因为都柏林大学是爱尔兰最为精英的大学和刻板印象中文学是有闲阶级家庭孩子的选择,这些都使他在都柏林感受到强烈的孤独和疏离感。

  「“This is what it's like in Dublin. All Connell's classmates have identical accents and carry the same size Macbook under their arms.”」

  他需要一边打工一边勉强付房租, 奖学金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不仅解决了生活费还让他有闲钱去欧洲旅游,于是有了意大利小镇广场上那一句

  「“That's money, the substance that makes theworld real. There's something so corrupt and sexy about it.”」

  这种和金钱的矛盾关系也多次出现在《聊天记录》中,萨莉常用阶级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冲突来呈现资本主义带来的冲击。

  《聊天记录》一开始,由于没有金钱的压力,弗朗西斯对工作的观念和玛丽安相似,甚至觉得自己没必要挣得超过标准工资,对金钱特别是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近乎鄙视,而在她被断了生活费不得不在咖啡馆打工养活自己后,她开始重新审视物质,并开始焦虑自己文学的高学历将来能不能养活自己。

  谈到文化和阶级,《正常人》中有一段对文学朗读会的直接的讽刺:

  「“Connell’s initial assessment of the reading was not disproven. It was culture as class performance, literature fetishised for its ability to take educated people on false emotional journeys, so that they might afterwards feel superior to the uneducated people whose emotional journeys they liked to read about.”」

  文学朗读会,或是文学,在资本主义世界时常沦为阶级和财富的彰显,就像艺术收藏一样,艺术作为私人财产而存在。通过将中下层阶级主角置于上层文化阶级角斗之中的手法,萨莉将资本主义世界的虚伪一一暴露在读者面前。

  这种阶级与文化编织成的虚伪面纱在都柏林大学学生身上也有体现,康奈尔发现他有钱的同学们对没读过的书都能有”独到“的见解,并能热情洋溢地表达出来:

  「“All theirclassroomdiscussions wereso abstractand lacking intextual details...most people were notactually doing the reading. They were coming intocollegeeveryday to haveheated debatesabout booksthey had not read.”」

  作为立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者,萨莉能将自己对阶级、物质、资本主义的观点以观察者的视角融进小说,不带偏见、不加评判,而是让读者自行体会理解。

  但值得注意一点是,往往作家对阶级和性别等议题的兴趣使得其作品易于被贴上例如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等标签,萨莉甚至因为犀利鲜明的文风和锐利的当代视角而被称为“21世纪塞林格”,但这些标签化做法本身其实与作家意愿背道而驰。

  玛丽安就是玛丽安,她不是爱尔兰年轻女性的代表,更不是当代女性的代表,康奈尔就是康奈尔,他的存在也许打破了许多男性刻板印象,但也并不意味着他是当代男性的楷模,萨莉想要呈现的是在多种外在社会力量因素和内心错综复杂的情感因素作用下的独立个体的成长。

  最后,祝愿所有人都能碰到生命中的玛丽安/康奈尔,不然的话,一起孤独吧。

字数:3316
原作者:弗朗西斯都可以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6628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9 04:06 , Processed in 0.0694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