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66|回复: 0

下棋和吃饭——读《棋王》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085
      积分
828
      回帖
91
      主题
179
      发书数
0
      威望
693
      铜币
2368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3-18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说一下《棋王》。毫无疑问,“棋”是《棋王》这部小说的主题。但除了棋之外,“吃”是小说中另一个同等重要并贯穿始终的主题。我想就从下棋和吃饭两个主题来对《棋王》作一点文本分析。

  小说开头,叙述者“我”前去插队,在火车上遇到“棋呆子”王一生。我问他怎么没有人送,他答道:

  “我他妈要谁送?去的是有饭吃的地方,闹得这么哭哭啼啼的。”

  这暗示了吃饭在当时对于一些人来说是没有保障的,所以王一生才觉得插队所在的农场能保证有饭吃已经很不错了。接下来的那段对于王一生吃相的描写,大概大多数读者都印象深刻。那段文字无比生动地展现了他的形象,他对于食物那近乎病态的珍惜或许让未曾忍受过饥饿的读者难以理解。另外,聊天中王一生对我蹭饭细节的追问,以及对《热爱生命》和《邦斯舅舅》两个故事的反应,其实都在侧写他从前挨饿的经验。可能正因为同样挨过饿,所以我和王一生之间渐渐产生了一种友谊。

  那么吃饭和下棋这两个主题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书中写道:

  我旁边儿的人说:“据说你下棋可以不吃饭?”我说:“人一迷上什么,吃饭倒是不重要的事。大约能干出什么事儿的人,总免不了有这种傻事。王一生想一想,又摇摇头,说:“我可不是这样。”说完就去看窗外。

  这里在作吃饭和下棋两者重要性的比较。显然,吃饭对于王一生更为重要。对于任何人来说,生存都是最本能的一种要求。可是,下棋并不能够解决吃饭问题。这点在捡烂纸的老头儿身上已经得到了验证,王一生转述他妈妈的一段话则说得更为明白:

  “可我妈说,‘咱们不去什么象棋组,要学,就学有用的本事。下棋下得好,还当饭吃了?有那点儿工夫,在学校多学点儿什么不好?你跟你们老师说,不去象棋组,要是你们老师还有没教你的本事,你就跟老师说,你教了我,将来有大用呢。啊?专学下棋?这以前都是有钱人干的!妈以前见过这种人,那都有身份,他们不指着下棋吃饭。妈以前待过的地方,也有女的会下棋,可要的钱也多。唉,你不知道,你不懂。下下玩儿可以,别专学,啊?……可你记住,先说吃,再说下棋。等你挣了钱,养活家了,爱怎么下就怎么下,随你。’”

  象棋不是“有用的本事”,不能“当饭吃”,而是有钱人茶余饭后的消遣。于是,理所当然应该“先说吃,再说下棋”。

  王一生、我和其他知青到了农场之后,生活虽然清苦,但是总算不用再为生计犯愁了,甚至一个月还有二十几元工薪,一个人还花不完。不久后,王一生从自己的分场到我的分场来看我,两人聊起了对农场生活的看法。我抱怨伙食没油水,没书,没电,没电影儿,生活无聊。王一生则反驳说我不知足。接着我有如下的心理活动:

  我很后悔用油来表示我对生活的不满意,还用书和电影儿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表示我对生活的不满足,因为这些在他看来,实在是超出基准线之上的东西,他不会为这些烦闷。我突然觉得很泄气,有些同意他的说法。是呀,还要什么呢?我不是也感到挺好了吗?不用吃了上顿惦记下顿,床不管怎么烂,也还是自己的,不用蹿来蹿去找刷夜的地方。可我常常烦闷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就那么想看看随便什么一本书呢?电影儿这种东西,灯一亮就全醒过来了,图个什么呢?可我隐隐有一种欲望在心里,说不清楚,但我大致觉出是关于活着的什么东西。

  我在满足了基本温饱之后,开始感到了精神上的空虚,渴望读书、看电影。王一生却对于我喜欢的书和电影没有兴趣。不过,是否这就表明他没有温饱以外的追求呢? 作者紧接着写道:

  我问他:“你还下棋吗?”他就像走棋那么快地说:“当然,还用说?”我说:“是呀,你觉得一切都好,干嘛还要下棋呢?下棋不多余吗?”他把烟卷儿停在半空,摸了一下脸,说:“我迷象棋。一下棋,就什么都忘了。呆在棋里舒服。就是没有棋盘、棋子儿,我在心里就能下,碍谁的事儿啦?”我说:“假如有一天不让你下棋,也不许你想走棋的事儿,你觉得怎么样?”他挺奇怪地看着我说:“不可能,那怎么可能?我能在心里下呀!还能把我脑子挖了?你净说些不可能的事儿。”

  其实,在来我这里之前,王一生在自己分场找不到下棋的对手,就请了事假,一路找人下棋。他同样也空虚,只不过让他空虚的原因不是没有书和电影,而是不能下棋。和我比起来,王一生的幸运在于,下棋在当时依然是被允许的。而我和其他人的不幸就在于,在那个年代,除了极少数官方用于宣传的文艺作品,整个国家都处于文化的荒漠之中。我问王一生“假如有一天不让你下棋,也不许你想走棋的事儿,你觉得怎么样?”,无疑是暗示当时对于思想文化的清洗。如果说王一生对吃的态度是在写当时物质上的匮乏,那么这里我对于农场生活的抱怨则是在写当时精神上的贫穷。

  记得中学政治课本中写,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劳动,而动物不会。《棋王》的结尾有这么一句话:

  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

  作者认为如果仅仅满足于衣食的追求,还不像个人。那怎样才像是个人?就是要有衣食以外的追求。在王一生身上,这就是对于棋的沉迷,在我身上,就是对书和电影的热爱。虽然下棋、文学和艺术当时都不能给人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但是这完全不妨碍一部分人对它们的爱。正是这些非物质的追求,才让人成其为人。

字数:1796
原作者:蛋卷强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437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30 07:52 , Processed in 0.0642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