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34|回复: 0

《象棋的故事》:骆驼,狮子,孩子是文明理性的逆熵过程

[复制链接]

用户组:版主

藏经阁扫地僧

      UID
593
      积分
2051
      回帖
266
      主题
192
      发书数
0
      威望
1822
      铜币
3963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2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30
发表于 2025-3-29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将人精神的三个阶段概括为三个意象:忍辱负重的被动骆驼,斗志昂扬的主动狮子,和享受当下的孩子。大部分人的生理成长过程,都是从满是好奇,充分享受的本能孩子,到活泼好斗,有自主意识的本能狮子,再到放下理想,混吃等死,“泯然众人”的本能骆驼。而精神上,这些人也有可能因为没有得到启发,而没有开发对行为的元认知。这似乎遗憾地提醒着我们:无意识地顺熵增(社会化)似乎是一种本能的精神退化。

  纵观战争期的监狱人生,单人的牢房,无表情无交谈的狱警,空无一物的房间,都加速了B博士的精神摧残。在要降临到绝对虚无的状态时,他发现并偷走了象棋书,这遍开起了震撼人心的自述:

  第一阶段,他一点点发现、研究下棋策略,试图让国际象棋的知识填饱他的眼睛,这是睁眼好奇的孩子。

  第二阶段,他开始悟到国际大师们的下棋策略,能一步看四五步,并将此招应用至审讯,这是斗志昂扬、冷静清晰的狮子。

  第三阶段,当斗志的发挥空间继续被无聊吞噬,他开始自我分裂,让自己跟自己下棋。这就导致下棋的过程中,他的一半自己不停抽打另一半自己,而另一半自己只能被动等待。这种精神分裂,预示着在他的体内,狮子和骆驼正在交替出现,幸运的事,由于他入狱前的人生习惯已经为他培养了较为稳定的主体性(狮子属性),导致这最终谁都没有占上风。这让他的精神分裂不断加剧,并因此进入了医院。

  这三个阶段,是非理性时期”社会化道路”上的必经阶段。先好奇,后竞争,如果不幸没有稳定的精神内核,最终可能会被永远打倒,变成不再抬头的骆驼。这是一条顺理成章的路,也是顺着熵增的路。而熵增会让人的内心愈发混乱,感叹青春已逝,机会不在,浑浑噩噩,不知所向。

  而轮船这一战,则可以被视为B博士精神正向发展的过程。从他赢下一局,斗志昂扬的那一刻起,他内心的骆驼便开始占上风——他要赢,那是他的欲望驱使的赢;紧接着,他不再等待对手的战术(也可以说从这一刻起,对手已经变成了他内心的那只臣服于规则,也利用规则的骆驼),而是将对手彻底放进了自己的心中——他的骆驼在不断长大。终于在他输掉棋的那一刻,狮子保护了他自己,他不被棋盘上的输赢牵着鼻子走了。此刻他内心的主体性彻底爆发。我想,此刻开始,他要真正地让心灵休息了。他将走向那个享受休息,享受当下的孩子。

  这个过程也是人生的精神逆熵:从不断迎战的社会中,狮子终于从骆驼的重担里一点点爆发,在一场盛大的胜利/失败后,人们终于悟到专注的强大力量,从而迎来了自己这个专注当下的孩子。

  而多年之后,当世界冠军会想起与这个“业余棋手”(专业/业余,就是骆驼臣服于的规则)的残局,可能也会突然灵感爆发,回想起自己从小竟然毫无自主性,活生生像一个任神父摆布,任人们抬举,甚至任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吞噬自己的童年、青年。是否他也会突然想通:自己是不是爱象棋,自己狭窄的高楼是否决定开窗通风,迎接属于自己的,狮子甚至孩子的到来?

  然而,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专业的人都会顺应自己的贪婪和恐惧,熵增,熵增,直到大战爆发,席卷所有生灵,又将寂静虚无的世界还给麻木懵神的骆驼们。茨威格用他细腻、富含感知力的语言,带着慈悲、无助、又仍透露出一点希望,将小到个人,大到世界的规律展现给我们。我很感谢他。

字数:1169
原作者:Volti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3537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30 18:58 , Processed in 0.10743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