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868
好友1 人
听众0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40
注册时间2025-3-1
最后登录2025-4-29
在线时间59 小时
用户组:秀才
谙于世事,不愿世故。
UID868
积分886
回帖297
主题146
发书数0
威望664
铜币3184
贡献0
阅读权限40
注册时间2025-3-1
在线时间59 小时
最后登录2025-4-29
|
读书也有赶时髦。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是这种时髦中的一种。虽然诺贝尔奖与众多西方主流奖项一道,已经被祛魅了很多,有人戏称,要获得这些奖项,只要去放肆的无底线的污名化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就行。这种观点当然有所偏激,反思和伤痛,本来就是文艺作品的最大主题之一。但是,西方也确实乐见各个民族和人种自爆落后、愚昧、丑陋和污浊。这种乐见,一方面确实是面对这些后进人群时的优越感的体现,另一方面,我想也是戚戚然的缘故:他们从这些丑陋中,瞥见了他们自己。
今年,韩国作家韩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伴随着给莫言泼脏水的余波,很多人纷纷宣扬,在韩国电影《寄生虫》在国际上频频获奖以后,西方又在韩国捧出了一个出卖国家和东亚男人的代言人。
我不算是一个热衷于赶时髦的人,我对于热热闹闹和群情激奋有一种天生的警惕和逃避。但是刚好微信读书上得了一个月会员,看到首页上天天给我推送的《素食者》,又恰是一个短篇集,就以一个尊贵会员的心态,放到书架里来读。
但是,读完以后还是蛮震撼的。一方面是这篇小说本身,作者虽然分别以男女主人公的口吻推进故事,可是,男性视角的苍白让我大吃一惊。另一方面,是微信读书里的书评,几乎在全篇的各个划线语句下面,都有着大量毫无底线的嘲笑和控诉男性的书评。
我确实没想到,有一天会出现一个词语,叫性别战争。也没想到,这种性别战争,会这样如火如荼的全面开战。关键是,性别战争的可怕之处在于,完美裹挟了所有人,没有人能够自诩中立,没有人能够跳脱出来,只要你开口,你就已经天生自带立场。
性别对立,有人说这是西方搞乱和颠覆东方社会的手段。有可能,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西方社会自己,已经因此而引起价值观混乱了。看上去,他们并不是一个操控者,而更像是一个病源的窝点。
我不是很认同这种国家政治的解读方式。我们要看到,性别对立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社会发展后女性意识的崛起对男权社会的冲击。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所引起的巨大社会反应,恰恰是因为成百上千年来,男性对女性所固有的巨大性别优势。丝毫没有不尊重女性的意思来打个比喻,这个社会对于女权的感觉,就像是有一天,你发现家里的宠物突然向你开口说话,索要与你一样的家庭地位了。
这样说,其实对于男性也极不公平,因为女权的出现和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恰恰应该归因于男性的性别平等意识的出现和发展。男性在数千年的主导社会中,对于创造和发展的文化、成功、胜利,以及造成的巨大破坏、犯罪和丑恶,都应当负有主要责任。对于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也是如是。这并不是说,女性空间是男性的施舍,恰恰相反,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样也是男性的发展。
女性意识的崛起,有一天会发展为“女拳”,确实也没想到。当下,“女拳”与所谓的“少数群体”捆绑在一起,实际上是对女权运动的污名化。女权,完全不能够等同于同性恋、离经叛道、变性权利,或者甚至像美国那样有一百多个性别。女权应当是保障女性的基本权利。
女权的本质是男女同权,而非女性高于男性。人常说,矫枉过正,不应当用一种性别不对等来替换另一种性别不对等。当女性意识变成了性别歧视,大肆嘲弄男性,寻求所谓的女性特权,完全无益于性别平等的发展。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女权,可是对于很多所谓女性解放的言论和行为,还是觉得匪夷所思。女性处于多年的不平等地位,时间久了,物化女性同样成为女性的惯性,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和个体性,而时时以是否能够取悦男性为标准来要求自己,所谓的男性凝视。而很多女性解放的行为和认识,走向了两个极端。
一个是完全陷入男性凝视,打着女权的旗帜,浓妆艳抹、凹造型、幼态审美、身材焦虑,自诩为独立女性,实际上依然是在取悦男性的审美。或者渴望男性的过度区别优待,渴望重新获得宠物地位。
现在的所谓女拳,则是选择了另一个极端,完全对抗男性凝视,完全放弃了与男性对等的地位,而选择了与男性对立的地位。完全的女性立场,结果就是只有对立没有对等,除了性别立场以外,放弃了其他所有的价值标准。
性别的意义可能会有很多种解读,但是肯定不是为了完全对立。而恰恰相反,其中一种意义,一定有自我完成的意义在里面,异性的存在,给了自己一种外在的视角来看待和完善自己的可能。异性凝视,不当然的是完全失去主体性,还提供了自我对象化的可能性。一个人要发展,必须从自我出发发展,再以自我为对象,最后还归自我。
同时,性别只是人的差别中比较明显的一种,任何两个人,都有巨大的共同点,和巨大的差异性。当视野中只剩下性别这一种差异性,并以此为界限划分立场,实际上丢失的是更多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有时候看所谓的女拳,既极端又幼稚,一方面迎合着男性凝视,把异性的审美趣味作为自己的标准,以放弃矜持和传统为独立女性的标志。另一方又偏激的选择性别立场,拒绝异性凝视,标榜性别中的极端自由主义,完全不顾虑异性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感受。
性别对立的极端,当然是拒绝性别认同,不但完全拒绝异性性别,更拒绝同性认同,所以,特立独行,像美国社会那样,竟然发展出了一百多种性别。
回归本书,书中妻子的视角和口吻,以及划线书评,大多都是选择了这种女性立场。既然要写性别问题,男性的角色竟然完全单薄到仅仅成为一个符号和一个标靶,女性拥有思想、独立、灵魂这些高贵品质,男性就完全不配拥有,而仅仅只是傲慢、苍白的异性动物。这让我十分讶异。
总字数:1953
作者:张都一个半半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2765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