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62
好友6 人
听众0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100
注册时间2025-2-27
最后登录2025-4-28
在线时间147 小时
用户组:分区版主
之龙
  
UID62
积分2323
回帖837
主题131
发书数0
威望1839
铜币6620
贡献0
阅读权限100
注册时间2025-2-27
在线时间147 小时
最后登录2025-4-28
|
躬耕记
父亲平生酷嗜农事,也颇谙此道,一直梦想做一个农民。但因生活、工作于城市,这个愿望一直无法实现。父亲退休之后,莳花种草之余,居然在楼宅附近开辟了两块小菜地,从此痴迷于此,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倒也井井有条。父亲晚年有所寄托,一偿宿愿,我自然心中高兴。
不过,“烦恼”也跟着来了。我对农事却全无兴趣,而且由于孔子不赞同士人“学圃”,因此对稼穑之事心里抵触。不过两块菜地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总有三分上下吧,要侍弄好,还真得付出相当的精力与劳作。父亲岁数大了,又没有牲畜、农机相助,对一些气力活,如翻地、打垄等,未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每每唤我前去帮忙。我虽然心中不以为然,但父有命,子焉得辞?再说,也不能眼看着老父累到啊,遂奋臂揎袖,抡镐扬锹,与田地打起了交道。开始颇以为苦,手掌磨起水泡,毕竟从未干过农活啊,不过后来也渐渐习惯了。
父亲摆弄起土地来,有时比老农还细心,地里的土坷垃一一打碎,石头则不分大小,一概捡出。父亲仍意犹未足,又要将田土全部筛一遍。这可不是一般的劳动量,即使当行本色的农村壮劳力,也要打怵三分吧。我规谏道,在城市中摆弄菜地只是为了颐情养性,不必大张其事。但父亲不听,定要实行,还钉了一个筛子。说不得,这项“使命”又落到我的肩上,结果那几日直累得筋酥骨软,才算大致完备。城市中没有灌溉设施,每逢天旱,尚须从家中往菜地中运水,这活计也甚为不轻,自然也少不了我的份,好在家住二楼,菜地也相离不远,总算未太过劳累。
种菜需有肥料才成,而城市中却殊乏肥料,父亲又秉持“绿色农业”的理念,不愿使用化肥。权衡来去,父亲想到了一个法子,这个法子就是“挖土”。紧傍楼宅的小山上,密密种植着许多松柏,年深月久,树下便积累了大量的腐殖土,颇有肥力,若尽可能多地挖一些来,并与菜地之土相掺,就能起到施肥的作用。父亲的想法可说很有创意,事后证明效果确实不错。但“挖土”的过程可就苦了。拿着镐、锹及大号的编织袋上山,将土刨挖装袋,再一袋袋背回菜地。山虽不高,但颇陡峭,约有四十度倾斜,攀爬殊非易事,加上土袋重数十斤,因此来回折返数次,便脚酸腿麻了,故颇以为苦,好在“挖土”一年只有数日。
每回父亲召唤,我常开玩笑地说,“又要出徭役了”,父亲则照例在我后脑勺轻拍一掌,训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类,还说这是帮我减肥。说实在话,父亲也知道我不好农事,所以尽可能不使唤我。但我又担心他太过劳累,没事时常到菜地那边探看,顺手帮些忙。
这便是我的“躬耕记”了。虽然辛劳了些,但想到孔明都曾躬耕于南阳,我吃这点苦算得了什么。而菜地虽小,出产颇丰,丝瓜、辣椒、西红柿、红薯、马铃薯、菠菜、韭菜、茄子、豆角……按季收获,丰富了家中的餐桌,且均属“绿色食品”,父亲颇为自豪,还常夸我肯出力参与。我自思为父分忧乃是尽人子之道,况出力耕种不无益处,至少锻炼了身体,增长了不少农事知识,也是一种收获吧。
后记:
此文乃旧作。父亲去世已七年矣,而那两块菜地也撂荒久了。想起前事,父亲生平宛在目前,每每潸然。往事不可追,再发此文,谨以纪念父亲。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