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5|回复: 0

《柔软》:不应该再有知识分子了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205
      积分
1042
      回帖
145
      主题
194
      发书数
12
      威望
860
      铜币
4693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0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28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柔软》这本书的魅力,就和它漂亮艳丽的封面、精致的装帧一样,先是吸引你翻开,再是拖着你下水——下灵魂的水,深不可测。

  很惊讶在如今的书店里,竟然能有一本话剧剧本集拥有这么靓丽的外表,和注定会畅销的实力。

  自从大学毕业之后,我原本以为再也看不到话剧或剧本,没想到《恋爱中的犀牛》全国巡演有台州站,不久之后廖一梅又出版了《柔软》。很多人第一次观看《犀牛》,都是在大学里,或者是学校社团自排的版本,或者是大学所在城市遇上孟京辉的演出团队。

  孟京辉一次次向不了解话剧从而反感话剧的人证明:矫情是文明的一种常态,认为话剧矫情的人,都是内心有不可触碰痛苦的人,都是嘴硬心软灵魂污浊的人。

  如果你没看过任何孟京辉的话剧,心里没给“话剧”留位置但爱阅读,这本《柔软》可以解释我上述的“偏激”言论。

2

  对于台州读者来说,像一阵风过境即走的《恋爱中的犀牛》,可谓像雨像雾又像风。无论是粗人、文人、少年、青年,乃至一部分老年人,都会被剧中层层叠叠的台词绕进神秘的想象中。生活里不再追求“爱情”的人,急着供房、供车、养儿、养老的人,都会不可避免地被剧中人物的表演撞回青春岁月。

  《犀牛》讲述犀牛饲养员马路疯狂地爱上女邻居明明的爱情故事,这位只和犀牛图拉谈心的单纯、贫穷男子,陷入爱情中后“视力”变得和犀牛一样差,目力所及只有明明。而同样陷入爱情的明明,心里只有一个叫陈飞的男人,她不爱马路。于是,马路沉沦于明明,明明沉溺于陈飞,明明折磨马路,马路折磨自己,最后他绑架了明明,杀死了自己饲养的犀牛图拉,将图拉的心献给明明。

  《犀牛》在迷幻神秘的舞台布景、动听催泪的纯美音乐、搞笑悲伤混杂的台词包裹下,达到了难以言喻的感人境地。领略过本剧的青年观众,对“爱情”二字有了各自更深的体会。《犀牛》另一个长寿的秘密,也在于随时在台词中加入时下流行元素,常演常新。

  对剧作家和导演,《犀牛》是一件实验品,试验戏剧这门诞生几百年的艺术是否仍有生命力。在剧院里,观众成了实验品,试验爱情这种人类开智以来就存在的感性是否还有感染力。

  爱情是短暂的,爱过却又得以永恒。《犀牛》同样是短暂的,在全国各个城市穿行而过,抛下身后的掌声、欢呼、尖叫、热泪,绝尘而去。但留给若有所思的观众,则是永恒的感动、理解、信仰。

  台州赶上了《犀牛》冲向1000场的巡演列车,对向来只在一线城市演出的《犀牛》剧组,这是个例,本剧鲜明的“先锋口味”,对观众素质的要求颇高。

  我们的观众,却像出自本能般理解了这出“实验话剧”。虽然那些经典的台词也许只剩几句记得,动听的音乐还有几声盘旋。生活高效、高压、忙碌依旧,似乎从来都没被那只“恋爱的犀牛”闯进来过。《犀牛》就像爱情,每个人在没遇上它之前,都是普通人,在迎面撞上它之后,都成了圣人、怪人、痴人、狂人。

3

  《犀牛》、《琥珀》、《柔软》有个恰当的名字:悲观主义三部曲。我只看过的《犀牛》,是廖一梅1999年创作的第一部,在书中也被倒着排在了最后。读剧本,就是在脑子里演话剧,用这种自己震撼自己的方式“演”完三部曲后,不得不说,最好的仍旧是《犀牛》。

  在《犀牛》中,廖一梅说出了每个人都会有的梦想:爱情。在《琥珀》和《柔软》中爱情加入了性、性变态、生死观等哲学内容,《柔软》中“性”占据的密集篇幅,严重到让我疑惑怎么能进行公演。但阅读剧本时的感受,体现了廖一梅利用话剧这种形式讲道理的功力,当性不再遮遮掩掩,不穿丝袜、短裙、高跟鞋撩首弄姿时,性的真诚、健康、纯粹会让人特别真实。

  我可以想象面对演员直白说出性器官、性知识的观众,从尴尬到兴奋再到悲伤,对早就不需要性教育的成年观众来说,《琥珀》和《柔软》却是不可多得的“性教育”:性不是知识、技巧,性是身体的思考,如果你的心能在身体疲倦后聆听身体的感悟,你才是健康的。

  但在我心里,《琥珀》、《柔软》仍旧不如《犀牛》,《琥珀》、《柔软》虽然有两个很美丽温柔的名字,但内核是成年人悲观后锋利如刀的哲理。《犀牛》虽然有硬朗浪漫的名字,声嘶力竭、竭斯底里的冲突,但内核是青春期悲观产生的与全世界对抗的勇气。

  特别喜欢《犀牛》开场时群众演员随机朗读世界名著时的一句台词,不知是摘自哪本书的一句话:不应该再有知识分子了!

  在“悲观三部曲”的舞台下,不是只有知识分子、小资文艺青年,廖一梅、孟京辉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但凡人性清澈,都能产生共鸣。如果哪一天迷恋话剧的青年,不再被加上“文艺”的套子,你能想象多美好,社会就有多美好。

  字数:1544
  转自:墨愚玩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610197/
[发帖际遇]: woohoo345 QQ相册被破解,神秘照片外泄,被人勒索 4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03:30 , Processed in 0.0665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