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要求,在清华大学出版社支持下编写的,共分总论、各论、中医和中药基础、附录及药用植物照片五大部分。总论部分共8章,主要介绍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内容。各论部分共6章,主要介绍36种常用药用植物的栽培特点,从植物学形态、生长发育习性、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地加工及贮运等方面详细讲述。中医和中药基础部分介绍中医、中药方面的基本知识。附录部分收录了有关药用植物栽培学方面的法律、法规或拓展知识。药用植物照片部分附有部分药用植物照片。本教材内容充实,体系完整,语言流畅,通俗易懂,适合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和中医药院校中药学、园艺、中药资源与开发、农学、中药材生产与经营、园林、药用植物学等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生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以上专业及草业科学、动物科学等专业研究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大专生、研究生参考,亦可作为各类本专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药用植物概论”、“药用植物栽培”、“中医药学概论”等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前言
药用植物是中药材的原材料之一,中药材是中医药的基础。在古代,我国就开始了药用植物的驯化和人工栽培。到了现代,随着人口的增加及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人们对药用植物的驯化和人工栽培提出了更高要求,药用植物人工栽培化已是大势所趋。
为适应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和中医药院校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的需要,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要求,在清华大学出版社支持下,我们组织编写了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较为全面、准确地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力求体系上有所创新,内容上更为充实,充分反映药用植物栽培学近年来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充分反映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新面貌和发展趋势
本教材共分总论、各论、中医和中药基础、附录及药用植物照片五大部分。总论部分共8章,主要介绍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内容。各论部分共6章,主要介绍36种常用药用植物的栽培特点,从植物学形态、生长和发育习性、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地加工及储运等方面详细讲述,具有地区和用药代表性。中医和中药基础部分介绍中医、中药方面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加深总论和各论部分知识的学习。附录部分收录了有关药用植物栽培学方面的法律、法规或拓展知识。药用植物照片部分附有部分药用植物照片(均为潘佑找拍摄),供大家学习参考。
本教材内容充实,体系完整,语言流畅,通俗易懂,适合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和中医药院校中药学、园艺、中药资源与开发、农学、中药材生产与经营、园林、药用植物学等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生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以上专业及草业科学、动物科学等专业研究和生产的技术人员、大专生、研究生参考,亦可作为各类本专科院校“药用植物概论”、“药用植物栽培”、“中医药学概论”等通识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相关教材的研究成果,同时参考了近年来国内外出版的相关专业研究文献,在此,对有关作者和出版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全书由潘佑找担任主编,廖朝林、杜小林、青献春担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编委有(排名不分先后):陈垣、储春荣、杜小林、范巧佳、巩红冬、胡莉莉、黄广远、黄芬肖、李春凤、李津、刘计权、廖朝林、孟千万、潘佑找、乔永刚、青献春、秦新生、宋希强、邱清华、苏秀红、王兴武、武孔云、汪荣斌、曾祥秒、叶永银、由金文、张玉萍、赵振军、祝丽香、周劲松、周翔等人。初稿完成后,由潘佑找负责修改定稿。定稿完成后,费永俊教授和陈中义教授进行了细致的审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